不知道老来了,”衰老总是不知不觉地就来了。不到老态龙钟,行将就木,是决不会承认自己老了。
若有人自言自语,千万不能随声附和,那必将大大扫除他的兴致。事实上,他内心并不一定真的觉得自己老了,才会有这种自信心和自豪感。
中年人和老年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,我们总是将老年的起点往后推,以保持自己的年轻状态。按传统的年龄划分,18-40岁为青年,40-60岁为中年,60岁以上为老年,许多人认为50岁是中年晚期。
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、生活态度不同,生理衰老的程度也各不相同。对有些人来说,50岁是斗志焕发、继续奋斗的时候;而有些人则是体弱多病,50岁已是人生的老年阶段。所以,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,
50岁就是老年?
年老伴有极大的“空虚”在发展心理学中,关于“人类几岁开始进入老年阶段”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,并由此产生了“老年失败观”和“生命发展观”两种截然不同的派别。老年人丧失观认为,人的心理发展走向是单向不可逆的。
五十岁以后,身体功能逐渐衰退,人生经历丰富,人的心理状态就会不断走向衰老,再也不可能逆转。
所以,50岁之后,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,转变生活态度,才能真正体会到自我价值。
年老心理(GeriatricPsychology)
我们所说的衰老感指个体面对正常的生理衰老现象或退休、寡居等人生事件所产生的“老,不中”的心理体验,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,会加速大脑功能的老化,甚至导致疾病。
面对老年期,个体往往会产生怀旧情绪,这是一种对年轻时代或故人故物怀旧的心理体验。年长者比年轻人有更多的负面情绪。
一些学者发现,坚持锻炼,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,可以有效延缓衰老的进程,甚至可以减少老年疾病的发生。
所以,有规律地生活的人,即使到了50岁,仍然充满活力,不算老。
另外,积极的心态对一个人也有重要影响。有的人在刚到50岁的时候,就整天感叹时间的流逝,担心孩子的成长,担心未来,形成了一种焦虑不安、紧张的心理,这很容易使他们陷入“自己已经老了”的想法。